- Published on
读书目录-2024
- Authors
- Name
- noodles
- 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不必在乎别人比你提前拥有
这里记录下2024读过的书,也是通过记录来督促自己丰富自己的眼界
2024年已阅读: 17本
推荐指数0 - 5(带有个人的喜好)
0 ~ 3 不推荐 踩雷 3.5 ~ 3 一般 有时间可以看看,没时间就看下书的目录翻翻 4 推荐 看后感觉不错,有内容收获 4.5 很推荐 收获很多或者内容精彩 5 极力推荐 佳作
《悉达多》 赫尔曼·黑塞 姜乙译
推荐指数 4.5
24年些许懒散,在阅读了大半部分《卡拉马佐夫兄弟》之后还是没有坚持读完。上半年工作状态不大顺利,似乎从工作的状态对自身也有了更多的疑惑,从书中读到了更多是体验与迎接。要自己去体验这个世界。希望等在有些人生阅历之后再来看这本《悉达多》
《西藏,西藏》 卡布
推荐指数 4.5
抱着想看书中景色的目的来读这本书,有很多意外收获.作者在这本书中几乎涵盖了他在西藏这段的人生经历,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在景色中跟随作者游历了西藏.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标记了很多地名,希望有机会能去亲身感受。
《我与地坛》 史铁生
推荐指数 4.5
跟随这本书仿佛经历了史铁生人生中的一小部分.在阅读文字的时候感觉史铁生像一个认识的朋友一样在给你讲述他的故事.在书中有讲他如何在地坛中观察与地坛作伴走过一段 低谷的日子.也有回忆小时候快乐的时候。特别是这段小时候的故事特别有同感,仿佛跟他回到了那个老北京. 史铁生文字的美在于他对生活有着充分的观察和感触,也有丰富的思考.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自己也安静起来,时间也在慢慢流淌.
《在轮下》 赫尔曼·黑塞
推荐指数 4.5
阅读黑塞的文字仿佛景色和主人公的心境都投射到眼前 主人公似乎一直被推着往前走 要学习好 不要浪费时间 甚至丧尸了享乐的能力 在修道院他遇到了与他截然不同性格的小伙伴 也让他开启了不同的看世界的视角 因为他成了其他人眼中的"堕落"男孩 最后他学习上已经无法集中精力,回到了那个并不温暖的家。最后面他在河中溺水而死。这里我宁愿选择他是不小心失足落水,那样我觉得或许这个世界还有一点温柔,最后一刻的水也还能有一些温度 说到在轮下 我理解有一次层含义是我们被推着走 忘记活着没有闲暇思考关于我们自己或者说于世界接触,变成了所谓的工具人 但是我们这个时候缺少对自身的认识 活着也大致过得去 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在觉醒 但是却无力改变现状 似乎只能随波逐流。这种会相对痛苦 似乎没有解法 我们都是时代中的人 跟着曾几何时周六是法定工作日一样 只有不断的关注自己 多跟外界建立链接 更好的与周围的环境与自己自洽似乎更好 有的时候躺会睡个觉起来了 也不必焦虑
《毛泽东自述》毛泽东
推荐指数 5
书中收录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多次对话,从教员小时候的经历到参与革命。阅读的过程中对教员的谋略与思考深深的折服,后面会再找一些教员的相关书籍来读.不知道为什么想再去一次毛主席纪念堂了。
《恶意》 东野圭吾
推荐指数 4
应该算推理悬疑类的小说,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一直对故事的结局有疑惑,写法很有意思. 有当事人的叙述视角、警察的调查视角、之前故人的视角,让整个故事看起来扑朔迷离。整个情节设计看出来作者花了很大的心思。 回到主题对恶意的探讨,杀人凶手从小就对身边的环境抱有偏见和恶意,所以他似乎看不惯‘好’的事物。而日高反而是一直心存善良的人一直在帮助凶手最后反而被他杀害。在这里凶手童年的经历似乎对他造成了很深的影响,所以想 探讨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应该要孩子在内心上更富足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成绩。
《天堂蒜薹之歌》 莫言
推荐指数 4.5
之前读过莫言的《生死疲劳》很是喜欢.这次把放到微信读书书架好久的《天堂蒜薹之歌》翻出来读了.这本书是莫言在了解到真实的‘蒜薹’事件后一蹴而就.在阅读的过程中 似乎还能感觉到《生死疲劳》中历史的那种厚重感,书中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观察细微,在阅读的过程中那些画面好像就展现在你眼前一样.书中主要围绕着几个 '小人物'的故事展开-高马、金菊、高羊、四叔四婶一家、男女政府等。我从这些小人物中读到了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一方面来自于时代,比如在以前女性的确会被物化就像 金菊会被换亲.还有一种无力感来自于权力或者说阶层,比如高羊面对女政府时的感受. 说到《天堂蒜薹之歌》,在本书中每一个章节都有瞎子张扣的一段文字贯穿本书,在故事的叙述手法上作者也使用的穿插、倒序等叙事手法,读起来饶有趣味.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也许天堂的蒜薹故事至今也时有发生,也还是抱着希望-希望蒜薹之歌仍然能在低处响起.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金伯莉·布雷恩 夏欣茁译
推荐指数 3.5
是一本适合相对快速阅读的亲子类书籍.在与小孩的相处中,父母似乎总因为自己的经验阅历对比孩子相对丰富而想当然的对孩子产生一些理解或者行为的解释,这种行为其实是没有建立 在对小孩足够尊重的前提下产生的.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要认识到:
- 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有超出他年龄的期待,比如让一个一两岁的小孩能安静的在餐厅就餐
- 允许情绪的发生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有暴躁的时刻,有暴躁的时刻没什么
- 教育孩子也应该与时俱进,尊重孩子跟着孩子一起长大,希望能做一个不缺位的父母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洛莉·戈特利布 张含笑译
推荐指数 3.0
本书主要围绕着治疗师跟来访者之间的故事展开.故事很温馨.总体读下来整本书会觉得节奏有些慢,故事有些拖沓.
《兄弟两》 肖复兴
推荐指数 4.0
这本书围绕着两兄弟之前的童年故事展示,小河聪明爱思考自尊心很强,大河则活泼乐观爱动.两兄弟有很多童年的趣事和糗事.比如一起摘桑葚、去'偷'无花果、 因为家庭的变故两人都有过一次不好的'偷'东西的经历等.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个思考就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要给与合适的引导,才能成才.虽然有世俗价值的成功, 比如考第一,不过心理的发展同样重要. 整本书温馨中带有苦涩,也许命运真的会捉弄人.特别是在书的后记中作者说这些故事就是以他为原型写的时候,似乎更能懂得会老院看看的那种心情了.书中的 欧阳太是个很好的奶奶,对大河小河一家都特别照顾,很感人. 总结来说这本书是一本温馨的童年小说,仿佛在看的过程中能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有些事现在想起来也许就会笑一下,不过当时却记忆深刻.也许你也可以 通过这本小说在重新想起你的童年故事.
《活着》 余华
推荐指数 4.0
看过改编的电影又来看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福贵的形象总能想起葛大爷. 福贵从纨绔子弟败光家财到后面回归家庭,书中的描写并没有明显的正面或者负面.比如福贵会打家珍,逛妓院.也会照顾孩子种地.总觉得书中的人物更符合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变化, 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也许主要也想通过对福贵这个角色的描写表达出活着的主题 阅读的过程中的确会有悲伤,家珍两个孩子,特别是二喜和凤霞的故事最难受.仿佛生活把希望放到你面前又给你拿走一样. 也许活着就是在自己的语境内有奔头:
- 在无法温饱的时候,活着是为了温饱.
- 在温饱解决之后,就会主动为活着寻找意义.比如为了小家,孩子, 为了某个念想.
《微尘》陈年喜
推荐指数 4.0
这本书讲述作者遇到的不同劳动者的真实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害怕出现人物的名字似乎预示着一个不好的结局.作者作为一个爆破工,走南闯北经历了很多生死, 在书中对死亡的描写似乎比较平淡,没有那么沉重.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从中读出时代的流转,比如采矿业的兴衰、制造业的发展等. 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个微小的人似乎就是那片微尘,有时候并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身不由己似乎又无可奈何. 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感觉自己并没有看淡或者释怀生死,在死生面前似乎很弱小.也许应该跟书中说的一样,顽强的'偷'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推荐指数 4.5
本书主要介绍汉、唐、明、清的政治制度变化.从制度变化和多个朝代的对比让我对汉、唐、明、清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视角. 从历史观点出发去看历史,尽量减少现在视角的'斜视',似乎更能还原中国之前的历史.从书中可以看到
- 中国朝代之间君权与相权的演变
- 赋税制度的变革
- 兵役制度的差异
- 科举(人才选拔)制度的差异 书中讲述了很多历史的细节,结合这些细节就对历史有了更好的认识.比如宋朝的兵役制度与国防资源的关系,就能演化到宋朝国防弱的问题. 也认识到制度在设计上有一定程度的传承和历史考量,在执行上容易出现走样的时候要及时的修正否则就积重难返,在古代就会造成叛乱等问题. 作者用法术和制度来区分了政治制度和手段,在国家治理上还是应该要推行制度而不是通过法术来治国,比如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和清朝 满族政权为了强化政权让满人当要员.
《听见: 和豆子的日常对话》 猪乐桃
推荐指数 3.5
一部很治愈的漫画集,里面讲述豆子跟妈妈的故事,读起来温馨又有些感动.书中的小男孩豆子很有爱,想必是因为他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长大的.
《繁荣与停滞:日本经济发展和转型》 伊藤隆敏/星岳雄 郭金兴译
推荐指数 3.0
在读这本书之前是有一定的目的,想从日本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看到一些经验教训,对现在国家发展阶段遇到的问题能有一些从历史发展角度的认识.本书从日本的经济史切入,从比较 宏观的角度介绍日本的经济史,后面的章节围绕这些点逐步展开.包括日本的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结构等.作为一个同样依赖出口型经济国家的邻居,在日本 在金融管制、货币政策上能看到现在国家政策的一些影子.在讲到日本国内养老问题的时候,似乎更能感同身受,想象到未来养老金的困局. 上面是这本书值得阅读的部分,这本书其他部分会贯穿相对多的经济学概念,在阅读上容易理解上的问题。还有就是相似的内容在前后篇章段落上的重复,在一些问题的剖析上似乎也不够 深刻.适合挑选部分章节阅读
《佛陀传》 一行禅师 何惠仪译
推荐指数 3.5
今年在云南旅游的时候去了松赞林寺,看到了很多佛像和壁画.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抱着想了解佛陀或者佛教相关事迹的目的去看.这里着重分享在阅读过程中有共鸣的点.
- 要学会清除身心的欲念、执着、愤恨、恐惧,这样才能洗涤内心保持‘正道’
- 学会成人之美,佛陀在遇到牧童放牛看牧童没有东西可以给他的时候,他就说牧童割的草很好,让牧童帮他割草,这里的成人之美跟剔除杂念也有关,平等的看待他人更好共处
- 专注于当前此刻,在当下保持专注才能更好的体会此刻,认真感受,不执拗过去也不过度担忧未来
- 每个人内心都有'佛'或者每个人都是佛,需要时刻修炼.
- 清风之爱 跟之前电影里面的台词一样,喜欢风不一定要让风停下,喜欢花也不一定要摘下来
- 向内寻找,从自身去寻找答案 有时候面对的痛苦是自身对环境和当下认识的问题,这个时候似乎只有自渡或者随着认识变化才能解决
- 时间易逝 如果有所追寻,要把时间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佛陀放弃了王子的身份去找寻更大的答案 整本书主要是介绍佛陀从王子到各处找名师学习,最后自己自己悟道的故事,作为一种传奇传记来说有些故事是存在轻微夸张的部分,不过影响整体的阅读.
《人性的枷锁》 毛姆 陈海伦译
推荐指数 5
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阅读完了这本《人性的枷锁》.读完完之后又很大的后劲,一方面被最后菲利普和萨利美好的结局温暖,一方面会想起书中引发的很多思考.菲利普从小就寄居在伯父家,缺少了父母在童年的 陪伴,伯父在书中是个相对没那么和蔼可亲的角色,对菲利普的照顾也只是尽职尽责的尺度,万幸伯母对菲利普照顾有佳,才让他本来就敏锐的心多了一层保护层.毛姆在书中对一些人性细节的描写很到位, 有时候甚至感觉被他发现了你心中的小秘密.书中的很多角色都值得仔细的品味.比如跟菲利普有好多段虐恋的米丽德,菲利普在中间会很客观的说她的行为方式是跟她从小接触过的环境相关.海沃德是菲利普之前 崇拜的伙伴,但是海沃德似乎是一个比较飘在理想无法落地的人,在有工作机会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会选择拒绝. 书中通过菲利普求学、学会计、去巴黎学艺术、学医、做柜员等经历的描写,在讨论什么样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被一直灌输的人生轨迹走似乎也是一种幸福.但是似乎又是一个没法深度探讨的问题,自己想要 哪样的人生那样的人生又有怎样的意义.或者我们自认为的渴望是不是也有其他的因素在影响.在书中毛姆给出了地毯的答案,或许人生并没有那么多意义也没有确定的活法,所有似乎不需要给自己那么多压力随 心的活似乎也是不错的